生姜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冬至数九寒天重藏养,养阳秘精益脾肾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节气。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是冬至的“节令饭”。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冬至这一日为“一九”的头一天,直至“九九”数尽,共八十一日(其中三九最冷)。这个寒冷的季节叫做“数九”或“九九”,也称为“数九寒天”。

中医认为,冬主收藏。冬季是人体吸取营养,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故极为重视冬至养生。冬至养生,须特别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保暖御风寒

所谓冬至一阳生,是指此时人体生发的阳气还是微弱的小火苗,极易因感受风寒而熄灭。寒甚伤阳多导致疾病发生并迟迟难愈。因此,保暖御寒乃冬至养生第一要务!

要注意随时添衣物,避风寒,避冷水,避生冷饮食等。尤其要注意保“三暖”:即头暖、背暖和足暖。

头暖

头为诸阳之汇,而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气温越低,从头部散发的阳气越多。

寒冬时节,如果不重视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气候中,“寒性收引”,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等问题。

建议中老年人和小孩外出时,最好戴一顶合适的帽子,以防风寒侵袭。

背暖

中医认为,背为阳,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失衡,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可诱发多种疾病。

人体背部与经络内脏相连,若受到风寒袭击后,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病复发,甚至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重症。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证背部温暖。另外,中午尽量晒晒太阳,对暖背也很有益处。

足暖

俗语说,寒从脚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冷。此外,由于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故寒冬季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并多做脚部锻炼和暖足。

可以试试以下暖足方法:

一是做踮脚运动。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掌、脚趾着地,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晚上、雨天可在室内进行)。

二是睡前用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入适量水,煮开5分钟。待温度合适后,泡脚、泡手25分钟~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的作用。擦干后,用双手手掌对准双脚脚心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按、揉、拍、打,约5分钟。

注重潜藏养阴阳

《*帝内经》云,冬主收藏。冬季闭藏,万物休整,人体阴阳二气均深藏于内。此时当顺应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确保身体健康。冬至养生,首重静养。《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更适合冬季养生。

潜藏养阳

中医虽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但冬季寒冷至极,寒甚极易伤阳,而此时人体阳气多潜藏于内,故常感四肢冰冷、鼻塞流涕、感冒咳嗽等。

冬季要注重保养身体阳气,避免机体阳气耗散:尽量保持精神静谧,静心少虑,避免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避免过度运动,不超负荷运转,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

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体虚感冒、风湿骨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等。总之,人体内阳气充足,才可祛病延年。

潜藏养阴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冬季气候寒冷而又干燥,且常有大风呼啸伤阴,居空调、暖气、烤火环境中也极易耗伤阴津。因此,护阴养阴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举措。

《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就是冬季如果不注意藏阴,来年多温病。冬季藏阴当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滋阴养阴药食等。中医谓汗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阴液。如剧烈运动,蒸桑拿之类导致大汗淋漓活动,在冬至当尽量少为。

同时,在冬至这个阳气火苗最弱的阶段,建议夫妻之间还是尽量分房/分被就寝,减少房事次数,以免耗伤阴精。

药食同补温脾肾

冬至之后最易吸收外来营养发挥其滋补功效,因而是人们开始进行补养的最好时段。所谓“冬令进补,来春打虎”。补养分食补和药补。由于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冬季最好选用药食同补的食物来温补脾肾,强壮身体。药食补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食补宜温热

冬至饮食补养以温热为主。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

冬至食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选用温补之品。饮食上可选择适量羊肉、鸡肉、牛肉、狗肉、鱼类、猪肝、羊肝等肉类,炖煮或炒熟趁热食用;选择核桃、芝麻、燕麦、豆制品、糯米、枸杞、大枣、桂圆、芝麻等磨粉或煮熟趁热食用;宜选择韭菜、木耳、大头菜、莴苣、薯类等,亦当煮熟(炒熟)食用。

二是不宜冷食伤阳。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

药补重脾肾

上述各种肉类及干果、蔬菜大多既有补益脾胃,又有补益肝肾作用,冬季可适当选择食用。

同时,可适当多食黑色食品。黑色入肾,与冬相应,肾藏精气,精气为生命之源动力,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每日适当吃点黑色食品,可以补足精气,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如可食用黑米粥、黑豆膏、黑芝麻糊、黑枣黑木耳羹、乌骨鸡汤等。这些食物大多能补益气血,温补脾肾。

此外,医院还有冬令进补膏方,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膏方服用。

当阳运动添活力

《*帝内经》提倡:“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由于冬至之后,昼短夜长,作息时间也需随季节变化调整。中老年人要尽量早睡晚起,晚上最好9点半左右开始休息,次日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所谓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冬季时段,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顺应生命节律很有必要。

寒冬腊月,提倡冬藏。人们大多蜗居室内,外出活动减少,有的甚至停止锻炼,这是不可取的。尽管天气寒冷,还是应当保持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度锻炼。最好等待太阳光出来后再进行锻炼。

坚持锻炼可活动筋骨,运行气血,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可不生病或少生病。

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时~11时,下午3时~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每天运动40分钟~1小时为宜。注意多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

穴位养生激阳气

冬至是天、人阴阳二气自然转化之时,在这阴阳之气交接时段,或艾灸,或按摩,或拍打神阙、大椎、至阳、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激发身体阳气,驱逐体内寒气,保持身体、手足依然温暖,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温灸神阙穴

于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用艾条温灸神阙穴以养生。具体做法是在肚脐上放生姜一块,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由远至近转圈熏灼肚脐周围。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如果艾灸不便,可用代温灸膏等温阳贴膏贴肚脐,只是注意时间贴长一点,每天6小时左右。

按摩/拍打阳经穴

可选择按摩或拍打位于后背的大椎、至阳穴以及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大椎、至阳穴都位于后背的正中线的督脉上。当你低头时,颈部显著隆起的骨突为第七颈椎,此椎棘突下凹陷处便是大椎穴;往下沿着脊柱数即为胸椎,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便是至阳穴。

俗话说,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由于此穴养生功能强大,故称为“人体第一要穴”。经常按摩或拍打足三里有利于鼓舞气血,激发阳气,补益脾胃,增强体质。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穴的垂直正下方,四指并拢,沿着外膝眼穴往下找,与胫骨相接的地方。

链接

三款冬季养生药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肉克(洗净、焯水,去血水),当归15克,生姜30克。

做法: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开去上末,文火煮2小时~3小时。羊肉炖烂加盐、胡椒粉等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养血驱寒,温补脾肾。适用于各种手足冰凉、易生冻疮、经期产后腹痛、贫血等气血亏虚、阳气不足,寒湿痹痛证。

黑豆筒骨汤

食材:筒骨克(洗净、焯水,去血水),黑豆90克,红枣、生姜少许。

做法:把全部用料洗净一齐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3小时,至肉和豆烂熟,加盐等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强筋壮骨,温通经络。适用于中老年骨质疏松、增生、风湿、类风湿、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者。

姜附狗肉汤

食材:狗肉克(洗净、焯水,去血水),制附子20克,生姜片30克。

做法: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煮2小时~3小时,至狗肉酥烂,去掉药物,加盐、胡椒粉等调味即可,食肉喝汤。

功效:温补脾肾、驱寒通络。适用于中老年风湿骨痛、骨质增生、颈腰椎病见颈腰疼痛、双膝酸软、四肢冰冷,属脾肾阳虚、气血两虚、风寒痹阻者。

作者

湖南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旷惠桃

策划

谭嘉

头图

朴沁莹

编辑

刘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