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在不适宜行手术的患者中,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亦为有效治疗方式,成功率高,但有可能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以及急性胆囊炎复发。近年来,有学者对超声内镜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EGBD)进行了报道,可有效避免导管相关并发症。然而,目前尚无研究对上述两种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
香港中医院的Teoh博士等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EGBD与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Endoscopy杂志上。
研究纳入了自年11月至年8医院就诊的接受EGBD或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患者。当患者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一条时判定为不宜接受手术:年龄≥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3分;年龄校正的Charlson伴随疾病指数评分≥4分和/或Karnofsky评分<50分。两组的年龄、性别与ASA评分相匹配。
研究结果显示,共纳入例患者,其中59例接受EGBD,59例接受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除了术后随访时间外,两组的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异。EGBD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6.6%,临床成功率为89.8%,经皮胆囊穿刺引流组的技术成功率为%,临床成功率为94.9%,均无显著差异。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EGBD组(74.6%:32.2%)。EGBD组发生了2例自限性气腹,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发生了腹膜炎,急诊手术发现支架移位,最终患者死亡。此外,两组的30d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6.9%:28.8%),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主要发生在随后的随访过程中。
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组中更常见(74.6%:23.7%),经皮胆囊穿刺引流组的患者在术后非计划住院次数更多,其中95.2%的住院均与穿刺引流的导管相关。17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12例出现梗阻,6例出现伤口感染和导管周围漏。
另外,EGBD组的30d死亡率更高(8.5%:1.7%),但并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急性胆囊炎的复发率亦无显著差异(0%:6.8%)。而Cox风险回归结果显示,只有经皮穿刺引流是不良反应的预测因素。
综上,研究者得出结论,EGBD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均为治疗不适宜行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有效措施,而EGBD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非计划住院次数更少,因此,EGBD有望成为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替代方式,但需由有经验的超声内镜医师来操作。
原文标题:Endoscopicultrasound-guidedgallbladderdrainagereducesadverse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