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本草初探:生姜、干姜、炮姜、姜炭、生姜皮
整编:京城老半
日期:年02月10日
感悟:中医是一回古文化之旅,是一场人生的修行,有诗有远方。
姜,《神农本草经》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神农氏这一描述实则包含了现今干姜、生姜两种姜的药用功能。当时是用干姜来做药名,但文中又讲“生者尤良”确实又难以理解。真正将干姜与生姜分开,在本草上最早见于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陶氏载干姜“大热,无*。主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皮肤间结气,止唾血”,偏于走里;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偏于主表。这一说法为后世遵从。现今讲生姜与干姜均来源于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生姜为新鲜根茎,干姜为干燥根茎。生姜辛温,长于辛散,具有解表散寒,化痰止咳,温中止呕,解鱼蟹*的功效;干姜辛热,长于温中,具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回阳通脉的功效。从《神农本草经》到《名医别录》,继承中又有所发展,现今的记载也不过是语言现代化的产物而已,并不离其宗源。生姜、干姜,同一植物的根茎,鲜品、干品之间药效有别,也是一桩饶有趣味的事情。
干姜由生姜加工而来,陶氏《本草经集注》中有记载,“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毕,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去皮,然后晒干,置瓮缸中,谓之酿也”。就是说,干姜是由生姜经过水淹、去皮、晒干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这种方法也被之后的历代本草所采用。如北宋苏颂《本草图经》就说: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时,对干姜的由来却有新的记载,他说:“干姜,以母姜造之。”很明显,李时珍认为干姜是由生姜的母姜做成的,这一点与之前本草有所不同。受李时珍的影响,明清时期不乏有许多本草也这样认为,如《本草崇原》、《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等等。母姜就是姜种,褐色,质地结实,纤维多,水分少,辛辣味强,民间有俗语“姜是老的辣”,就来源于此。与母姜对应的则是子姜,也就是收获生姜去掉母姜之后的部分,色*,鲜者尖部带紫色(故又称“*姜”或“紫姜”),质地脆软,纤维少,水分多,辛辣味弱。两者从外形、质地、气味上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认为药用以母姜为佳,食用以子姜为佳。以李时珍为界,干姜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有生姜加工而来,一种是由母姜加工而来,小有区别。
姜中主要含有挥发油及辛辣两大类成分。生姜与干姜中挥发油成分明显存在区别,成都中医药大学汪晓辉等人曾对犍为干姜与生姜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干姜鉴定出40个成分,生姜鉴定出33个成分。其中有30个成分二者均有,干姜有10个成分是生姜所没有的,生姜中有3个成分干姜中没有检出。说明生姜在加工成干姜的过程中挥发油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有研究说鲜姜加工成干姜后,挥发性成分溢散,所以干姜挥发油含量相对较低,所以生姜偏于走表,发汗解表、化痰止咳作用较强。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是姜辣素类化合物,姜辣素可分为姜酚类、姜烯酚类、姜酮类、姜二醇等。但是姜辣素性质较稳定,沸点高,不容易挥发,所以生姜加工为干姜后,干姜的温中散寒能力较生姜更显著。也有母姜与子姜的研究报道,如山东农业大学战琨友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证明母姜中姜辣素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比子姜高7.86%。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王丽研究报道,母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含量分别是子姜的2倍、1.5倍和2倍。这就说明无论是生姜还是母姜加工而成的干姜,都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成分是决定植物性味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植物药用发挥作用的载体。
炮姜,最早记载于东汉《金匮要略》,曰:“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了炮姜的制作工艺,“洗净以湿纸裹,入灰火中炮之,令热透取出,锉碎用”。清朝《得配本草》将炮姜单独作为一味药列出,指出炮姜为“干姜水净炙*者”。《本草崇原》载:“《神农本经》只有干姜、生姜,而无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炮姜由干姜加工而来,又名黑姜,已无辛散作用,以温经止血、温中止泻为专长。宋《太平圣惠方》中也有将干姜“烧灰”,即“炒炭”。姜炭是炮姜之后的又一干姜加工品。姜炭善止血,《冯氏锦囊秘录》中讲姜炭“能去血中之郁热而不寒,止吐血之妄行而不滞,较之别药徒以黑为能止血为事者,功胜十倍”。此外,还有生姜皮,善治水肿,小便不利,如五皮饮中就有使用。如此看来,以姜为基质的生姜、干姜、炮姜、姜炭、生姜皮这五种不同的商品的作用是各有千秋了,何止生姜、干姜之间存在成分差异呢,不同炮制品之间肯定会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只不过是古代没有研究成分的条件罢了。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
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马克·奥勒留《沉思录》
VX:beijing7788
半夏秋时
谢谢鼓励,再接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