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末伏10天2忌2宜2诀,帮你祛寒湿,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末伏指的是三伏天最后阶段。末伏时间大概于8月10日至19日期间,是在立秋之后。

很多人以为过了立秋,天气就凉爽了,然而,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气象学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降到22℃以下才作为秋季开始的标志。

按这个标准,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南方立秋后往往“秋老虎”横行,直到9月下旬秋分,天气才会凉快下来。

所以末伏虽然是又热转凉的交界点,但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转凉,此时中老年要注意,这时期是一个疾病高发点,昼夜温差大,暑湿较重,时而夏季余热来袭,时而秋凉气爽,气候复杂多变。为了保持健康,这些末伏养生知识你必须懂得。

二忌

1、忌贪凉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不要吃太多的冷饮,不要猛吹空调,避免损伤脾胃阳气,积聚湿寒。

天气炎热,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开窗注意穿堂风,南北通透的房子,晚上睡觉一定要注意关掉一侧的窗户,避免温差过大带来的感冒。

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

因为夏季出汗后,身体毛孔是打开的状态,忽然受凉(凉水、凉风),容易让风、寒、湿等病邪进入体内。尤其不要突然进入阴冷的地方,室内外温差过大,身体一时无法适应,容易中阴暑,体内热气被阴寒遏制,不能发散,容易导致发烧、心烦,长痤疮。

如果不小心受了风寒,或者出汗时碰了凉水,可以赶紧喝些热水,温暖身体,把寒湿赶出去。

可以常备些红糖姜片,里面以干姜为主,而姜既散湿暖脾胃,又能打开汗孔,能从内部开始带着阳气把风、寒赶出去。

红糖和生姜是一对绝妙的搭配:红糖,生姜祛湿;红糖止汗,生姜发汗;红糖补气,生姜升散,不至于让气补得滞住。

更重要的是,红糖味甘,甘味入脾,我们吃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把脾胃温养好,红糖姜片的搭配可谓是再适合不过了。

尤其是寒湿、阳虚的朋友,加上红糖姜片的温热,内外夹击,可以把体内的陈寒积聚赶出去。如果你总是手脚凉、腰腹凉,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的话,对着镜子看看舌头,要是舌头的颜色偏淡,舌苔也偏白厚,每天吃3片红糖姜片。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受寒。户外汗淋淋突然跑到空调房里,或者下午淋湿了没及时换衣服,回家嚼1片红糖姜片,微微出点汗,这样寒气就赶跑了。

还有最典型的「冷胖」,就是经常出汗但汗都是凉凉的,容易肚子疼,大便不成形,喝水都胖的人。这样的胖通常寒湿都比较重,脾胃运化不好,身体水液代谢不畅。红糖姜片正好祛寒排湿,温阳健脾,多余的水分排出来。

也有朋友会问,小孩子能吃红糖姜片吗?小孩子是纯阳之体,通常用不着刻意去温阳。但也有不少孩子从小爱吃冷饮冰糕,把脾胃伤得不像话,出现挑食,胃口不好,吃一点点就饱但又很快会饿,而且瘦弱、脸色发白,老喊肚子疼。如果孩子是这样的情况,那也可以每天喝少许红糖姜片调治。

红糖姜片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姜。这款姜茶的姜来自安徽铜陵的白姜,贡姜级品质,姜味很足,发汗解表非常棒。红糖是云南苗族的,道地选料,扶正祛邪,固本培元。每包真空包装,干净卫生、方便携带。

2、忌食瓜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

尤其现在西瓜即将退市,不少人都抢在这最后的西瓜时节,努力吃瓜。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

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

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这个时候脾胃本就虚弱,若过食寒凉之物只会“火上浇油”,引起腹泻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脾胃不好的人推荐一个平时养脾胃的方法:喜欢吃姜的朋友也可以每天3片醋泡姜调理。这个方法来自我们的国医大师路志正,他有个坚持了50年的习惯——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三片醋泡姜。

您可别小瞧了这个习惯,每年路老都会体检,检查显示他的血管弹性都相当于中年人的水平。他曾说:“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两三片醋泡姜。姜中含有姜辣素,有健胃作用。”

尤其是三伏期间很适合吃姜,是因为生姜有温中散寒、健脾胃的作用,正好能护住伏天的虚冷的脾胃,同时把身体积聚的寒气赶跑,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对于脾胃虚寒、阳虚、痰湿体质和长时间吃水果导致的身体各种反复可以每天吃姜,等身体调理好之后就可以吃水果了。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呈*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一开始在喉咙这里,有一股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湿热质的我,吃了三天,也没有感觉到上火的迹象,醋的收敛功效果然厉害。

吃姜的量要控制。路老特别提示,吃姜的量很重要,“吃几片就能达到帮助消化、补益肝脏的功能,不要吃太多。姜性温,如果吃得过多会刺激胃壁,增加胃热,效果就相反了。”

二宜

1、宜护脾胃

立秋到处暑,还在“长夏”,末伏时节,还处于长夏,此时,脾胃健康,十分重要。《脾胃论》里说:“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这是脾胃病发病的一个规律,自古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

虽然是末伏,气温依旧很高,多数人往往不喜欢出门。在室内吹着空调,长时间的冷气侵袭会使体内水湿粘腻,更会影响器官活跃,使脾胃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最后停留在体内形成湿邪。

晚上气温降低,大部分年轻人出没在各大街道,吹了一天空调,晚上再出来吃油腻冰冷食物,甚至还大肆喝酒,酒助湿邪,喝酒会加重湿气。

湿气在“六邪”中是最为难缠的,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都没用。湿气容易伤脾胃,主要表现为胃胀,没有饥饿感,食欲下降等。胃不好,难长寿,所以,在末伏时节,一定要养护好脾胃,少生病,促长寿!

在这个阶段,饮食宜以健脾祛湿、益胃生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降暑祛热,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起到清火解*的作用。

脾胃较弱的老年朋友,不妨多吃点山药、丝瓜、冬瓜、茄子等。老年朋友不妨在家熬些南瓜百合粥、银耳百合红枣粥、茯苓、芡实莲子粥等有滋阴温润效果的粥来食用。

当然吃醋泡姜健脾胃也是不错的选择。

2、宜秋冻

进入末伏,早晚温差还是有点大。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中午应该防暑,早晚应该抗寒。

所以,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突然到来时,也能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感冒等症状。

民间有一种说法: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话的意思是,立秋之后,要学会“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应该尽可能地晚一点增加衣物,甚至能穿短袖就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就尽量不加外套。

民谚也有“二八月,乱穿衣”的说法,说的是穿衣感受,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

不过,凡事都应有个限度,春捂秋冻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对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春捂秋冻更应慎重。

二秘诀

1、早睡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之后,就应该要早睡早起。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卧是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是为使肺气得到舒展,有防止收敛太过的效果。人们应该顺应四时,做到早睡早起。

末伏时,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此时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一般来说,末伏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另外,失眠、睡不好会伤肝,晚上11点胆经当令,这个时候睡不着,伤胆气,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

半夜1点到3点睡不好,肝的解*功能无法完全发挥,久而久之,脸色也会发青,体质变得越来越差。所以一定要好好睡觉,如果失眠严重可以试试睡前泡脚。

老话讲“睡前泡脚,胜吃补药”。末伏,湿气正盛,湿气阻滞在脾胃中,人们经常会出现没有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

此时,泡泡脚,有很多好处。如: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振奋精神,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气温越来越高,而湿邪越来越重,定期泡脚,一方面能刺激经络,另一方面有助于祛除暑湿,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大名鼎鼎的温胆汤足浴粉特别配。罗大伦老师也建议痰湿重的人多用温胆汤泡脚。

另外,温胆汤对于夏秋肝胆经不通引起的头晕头痛、心烦、睡眠不好、胸闷、口苦、恶心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上热下寒,还能化痰湿,提振阳气。

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有了温胆汤的记载,可谓是调畅气机、祛湿化痰的千年古方。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是调和肝胆、脾胃的常用方子,可以通降胃气,疏肝解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调畅全身气机。

吃东西不如泡脚,让脚底的经络,把古方中的有效成分吃下去。没有了的那种痛苦,还成为睡前最放松的一种享受。

2、坚持运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我国医学根据自然界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而提出的养生原则。末伏却不符合这一条,这时虽然立秋已过,但暑气未消,它是凉热交替,也是阴阳交接的时节。意味着末伏之时,长夏未去,这是最后一段阳气满满的日子。

在《*帝内经》中早就有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补充阳气是养生治病的根本,补充阳气还能让人长寿。

动能升阳,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促进人体的气血流通,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振奋生命活力,阳虚的人一定要坚持运动锻炼,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较舒缓的运动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宜在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锻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