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使用化湿药,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
厚朴的“朴”读音是什么?
“pǔ”:最常见读音,本义是未加工木料,朴素、质朴为词,亦有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厚,淳厚;朴,质朴。淳厚与质朴是人之美德,优雅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pō”:直之意,厚朴树高而直,以树皮厚直来释。
“pò”:本义是树皮,此树以皮厚得名。《广雅》中说重皮,厚朴也。
“piáo”:朝鲜族姓氏读音,此处忽略。
来源: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切丝,姜制用。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相关名字:厚皮、重皮、赤朴、烈朴。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性状鉴别:
外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明显的圆形皮孔及皱纹,间有裂隙和花斑点;粗大的靴筒有削去粗皮的残痕。内表面紫油色或棕褐色,有纵直纹理,刻划可见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发亮的银星结晶及毛状纤维。气辛香,味辛辣微苦。
以厚朴树龄长、香气浓、皮厚、油性足、断面紫棕色、有小亮星、气味浓厚者为佳。根皮含量较高,市场价格板皮货(干皮)价比枝皮货贵。紫油厚朴以皮部肉厚达1cm,香浓油多,味带辛辣、断面棕色、内表深紫色、嚼之无渣为佳,被誉为上品。
传统的剥皮技术是直接将整棵树砍下来再进行剥皮,为保护有限的资源、缩短生长周期,建议不砍掉厚朴树。野生厚朴已濒临枯竭,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被国家定为二类保护植物。为鼓励人工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厚朴有效成分—厚朴总酚的含量规定由3%降到了2%。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本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若热结便秘者,配大*、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伤寒论》)。
3.痰饮喘咳。
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汤(《金匮要略》)。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此外,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2.《名医别录》:“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3.《本草纲目》引王好古语:“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要含β-桉油醇和厚朴酚。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木兰箭*碱、厚朴碱及鞣质等。
2.药理作用: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及若干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厚朴碱、异厚朴酚有明显的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厚朴碱、木兰箭*碱能松弛横纹肌。对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厚朴有降压作用,降压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兴奋,心率增加。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厚朴为主或适当配伍还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疾病,如:厚朴35g,枳实30g,大*20g,治疗肠梗阻例,有效率85.3%(中医药学报,,5:39);用厚朴9-15g,加水分煎2次,顿服,治疗肌强直,疗效较好(中医杂志,,6:);用厚朴、枳实、大*、芒硝(冲)各9g,行X线快速肠道造影,诊断右侧结肠癌10例,效果显著(上海中医药杂志,,4:21);另可用厚朴预防术后肠粘连及闭经症。
鉴别用药
厚朴、苍术均为化湿药,性能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
但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药,又可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而苍术辛散温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可祛风湿。
附药:为厚朴的干燥花蕾。于春季花末开放时采摘,稍蒸后,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苦微温,善于理气宽中,芳香化湿,其功似厚朴而力缓,主治脾胃湿阻气滞之胸腹胀满疼痛,纳少苔腻等证,常与藿香、佩兰等配伍同用。用量3~9g。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