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是食药两用植物,既是烹饪中的一味调味品,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生姜性味温,具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等,喝生姜红糖水可治感冒,生姜还有“呕家圣药”之称。
生姜含辛辣和芳香气味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姜油萜、姜酚、龙脑、芳樟醇等。生姜还含有天冬素、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营养成分。
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根据各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汉中地区多选择山东莱芜的片姜、陕西城固的*姜和辽宁丹东的白姜等。
2地块选择
生姜生育期长,田间生长期d左右,喜温不耐霜冻,一年在无霜期内栽培一茬。生姜易发生腐烂病(姜瘟),不宜连作,可与水稻、十字花科蔬菜、豆科蔬菜等作物实行3~4年轮作。生姜不耐强烈阳光,前期可套种春作物或蔬菜,后期可间、套搭架的瓜、豆遮阴。
3整地施基肥
生姜的根系不发达且根数少。因此栽植地块要求深翻、晒垄、施足基肥,创造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以利根系生长。软化栽培的嫩姜,耕深应达32cm。基肥一般施干畜粪kg/公顷左右,也可用浓度为50%的腐熟猪粪尿40.5~.5t/公顷作基肥。基肥施于栽植沟内,播种后再用堆粪盖住种姜,效果较好。旱田种姜,可在冬季种植绿肥作基肥。
4种姜处理和催芽
选留无病、健壮植株的根茎作种。由于生姜地上茎叶的生长量与根茎的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故要求每块种姜重g左右且有1~2个壮芽,以便地上茎叶生长良好。为了防止腐烂病,可在播种或催芽前用1∶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种姜在播前晒2~3d,有促进发芽的作用。
春暖迟的地区多催芽后播种,可促使出芽整齐、叶数多、植株高大粗壮、产量高。熏姜法利用烟加温,经20~30d幼芽长1cm左右,即可取出栽植。熏烟催芽有预防姜腐败病的作用。
5栽植
生姜的栽植时期应根据当地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等情况确定。一般在终霜期以后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播种,长江流域在清明到谷雨期间栽种。生姜的根茎有向上生长的习性,若根茎露出土面则品质不良,表皮变厚。因此一般除深栽外,生姜栽培过程中需培土。已发芽的种姜栽植时,芽宜向上,然后覆盖堆肥、草木灰或细土6~10cm厚;未催芽的种姜可平放或稍向下斜播入土中。
种姜在栽植以后到新姜收获时,多数不腐烂,仍可供食用。欲在生长期提早挖取种姜的,栽植时种姜的芽应朝向畦的中央,以便挖掘。生姜的叶鞘抱合成假茎,叶片斜生、披针形,植株直立,地下茎由主茎两侧分蘖,适于密植。一般采用1m宽的高畦开2~3条沟栽植,行距为33~50cm,沟深10~13cm,株距16~25cm。为了降低土面水分蒸发,减少杂草生长,保持土壤疏松,宜在种植沟上盖稻草、麦秆等覆盖物。
6土肥水管理
培土结合施肥和中耕除草进行,生姜出苗后即须浅耕锄草,以后根据生长情况中耕培土3~4次。株高30cm左右后停止中耕,以免伤根。若用于采收嫩姜,培土要深些,使子姜长度增加,质地脆嫩;若用于采收干姜和培养种姜,则培土可稍浅,使根茎粗壮老健。一般培土3次左右,培土高度13~16cm。
生姜耐肥,一般苗高13~16cm时开始追肥,以后每隔20d左右追施1次,前后共追施3~4次。除施用人粪尿等氮素肥料外,多施钾肥可促进生姜根茎肥大,减少病害发生。特别是用于制干姜的,要适当增施钾肥。生姜喜湿润又怕涝。
土壤干旱,会影响其生长,降低品质和产量;姜田积水,易引发根茎的腐败病。故灌溉和排水同等重要。出苗后至收获前,特别是7—8月,正是生姜生长旺盛时期,不能缺水;江南地区7—8月天热多暴雨,应注意排水。
7遮阴
生姜喜阴怕烈日直射,散射光对其生长有利。可在生姜畦上搭棚架,架上覆盖秸秆等遮光,或利用平棚栽培丝瓜、苦瓜等遮阴,疏密以棚下光影斑驳为度。一般在6月上旬,苗高13~16cm,并有1~2个分枝时进行人工遮阴;到白露前后,气温渐低,光照强度减弱时拆除。故有“瑞午遮顶,重阳见天”的农谚。
为节约成本,也可在姜畦南侧用谷草插成稀疏的花篱为姜苗遮阴,称为“插姜草”。具体方法是播后趁土壤潮湿松软时,在姜沟的南侧插成高70~80cm、稍向北倾斜的花篱,使姜沟上呈光影斑驳的状态。
8收获
按产品用途分,生姜有收种姜、嫩姜和老姜之别。一是收获种姜,种姜一般在6月下旬姜苗4~5片叶子时采收,小心地拔开土壤,在种姜与新姜相连处轻轻折断,将种姜取出。若采收过迟,掘取时损伤根群过多,会影响姜株生长和生姜产量。收获种姜可以提前出售,实现早收益;但多雨时采收种姜易造成根茎腐烂,感染病菌。
二是收获嫩姜,从8月起即可陆续采收嫩姜,一般在9—10月采收。收获过早,组织柔嫩,含水量多,辣味少,产量低。三是收获老姜。一般在初霜到来之前,地上部茎叶开始枯*,根茎老熟时收获老姜。此时采收,老姜产量高,耐贮藏,辣味重,可作种姜、调味品或制干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