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时候注意养护阳气,对未来一年的身体健康都会有所帮助!
而体质阴寒的朋友在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中医认为,机体是由“气”构成,这团气“动则生热,静则生寒”。身体有寒实际上是气机偏于静止,活力不足的表现。
体寒的人往往比较怕冷,手足冰凉;脾胃有寒,便不敢吃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肾有寒,除了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肝有寒,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或头顶痛等。
而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寒,一直都有“十女九寒”的说法,女性身体问题,大多与体寒有关,总是觉得身体不舒服,去检查也什么都查不出,这时候就要警惕是不是体寒了。
体内的寒气从何而来?
很多人觉得自己平时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儿,但是体质却一年比一年寒,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就是一些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习惯,引发了体寒。
到点不睡觉
现在熬夜太常见了,夜晚阴寒最重,阳气初生,在这种阴阳交接之时,睡眠是为身体积蓄能量的,熬夜会导致阴盛阳衰,阳衰则引发体内生寒,故而建议大家在11点入睡。
保暖不到位
很多人为了追求时髦时尚,经常美丽冻人,之前朋友来家里做客,为了美穿了一件羽绒坎肩就出来了,没有袖子,晚上回去时冻得直哆嗦,拿了一件棉服才出了门,这就是要体寒不要健康的表现,经常挨冻会诱发寒性体质,对女性来说更为严重。三十岁可能觉不出来,但过了五十,身体一定备受其累。
饮食偏寒凉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人喜欢摄入大量的水果和冷饮,甚至水果当饭吃,还说不长肉,保持身材,殊不知,水果大多都是寒性的,长此以往,寒就来了。
身体太劳累
现代高负荷的身心运转会加速身体的消耗,加上我们没时间运动,往往都会有体虚的问题出现。身体一虚,内寒就容易趁虚而入。
2类食物,对付阳虚的“扛把子”
第一类:花椒
别总拿花椒当调料,花椒性温,味辛,属于祛寒类的,能除五脏六腑之寒。而且花椒温中止痛,驱寒暖胃,活血通络。经常吃一些花椒,可以促使气血由上往下走,使全身的经络疏通,血脉通畅。
在古代,花椒还是被当作定情信物,“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放在现代可以理解为,对吃货的定情,像是麻辣香锅、水煮鱼、麻婆豆腐、辣子鸡!
在气候多阴多寒的川湘一带,都少不了它的身影,翻滚的牛油火锅,爽辣下饭的麻婆豆腐,油香四溢的水煮肉片......光是提起都会让人口舌生津,仿佛那麻辣已经入口,舌尖带着嘴唇都在颤抖。
花椒从古至今在中餐中就有极高的地位,先秦时期,人们用花椒煮酒,祭祀祖先,敬神迎神。必“选其馨香,洁其酒醴”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
两汉时期花椒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上流阶层才能享受的的珍贵之物,我们都听过,“椒房”、"椒宫’的称谓。椒房殿是西汉时期都城长安皇后所居住的正殿,之所以命名为椒房殿是因为在建造宫殿时使用过了花椒,窦漪房正是居住此殿。
古代人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有些朝代的宫廷,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房子称为“椒房’。《红楼梦》第十六回中有“每月逢二、六日期,准椒房眷层入宫请候”之句足以佐证。在《甄嬛传》中,甄嬛也获此独宠。
除了花椒特殊的香气,还因为花椒捣成粉之后,掺杂在泥土里可以增加泥土之间的密闭性。所以涂抹在墙壁上,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性,也就是可以御寒,涂抹花椒的房间里面,让人感到异常温暖,所以才有另外一个成语“椒房殊宠”。虽为传说,但也从侧面验证了,古人对于花椒的喜爱。
而花椒别看现在存在感很低,但是它对于祛湿寒效果不错,可如今我们体质阴寒的人,用到它的却越来越少。想用花椒驱寒,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花椒茶
如果在姜枣茶中再加上几粒花椒一起煮,它的祛寒湿效果会更强,如果肚子痛的也会有所缓解,花椒茶适合下焦寒湿重的人喝,比如女性的宫寒,痛经等,以及脾胃虚寒,经常拉肚子都可以喝。
但很多人不喜花椒的味道,觉得很冲,又麻,故此我们可以换个思路,用花椒泡脚或是做成别的养生之物来温养身体。
花椒泡脚
用花椒泡脚的方法很简单,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将双脚泡入水中,大约20分钟后,再将脚用温水洗净擦干。
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每晚睡觉前泡一次脚,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天天坚持下去,有利于增进身体气血循环,这样常年冰凉的手脚也会渐渐变暖。
花椒热敷
花椒除了吃和泡脚,还有一种热敷的方式,用大粒盐、花椒和大料,把它们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然后取出用纱布包好,以能接受的温度热敷在腹部,肚脐的周围。可以有效的祛湿寒,如果觉得这种过烫,怕对皮肤有损伤,分享一个南怀瑾大师当时用的方法,脐灸法,里面把花椒和艾绒、桂圆相结合。
南怀瑾老先生曾说过,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而且肚脐还有“命蒂”之称。他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时挑一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能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就把体内的湿寒慢慢瓦解了。
胃不舒服也好,腹部冰凉也好,老年人也可以用,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一段时间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手脚也不凉了,脾胃虚寒问题也会好转。
除了祛寒湿的花椒之外,还有艾绒,这也是温阳通络,驱寒逐湿的好帮手。《本草从新》中讲道:“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
桂圆肉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体虚的朋友吃点桂圆也非常合适,这三味一结合,体内的寒气瓦解了,阳气提升上去了,还有宁心安神的效果,正适合我们体弱寒气重的人,现在不光中老年人体寒,许多年轻人,年纪轻轻,体内的寒湿也非常重,总是又累又虚,湿寒不除,身体永远像绑了几袋面一样,特别沉。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南怀瑾老先生的灸脐法来调理下身体吧。
1.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长痘;
3.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4.腹部凉,经常胃疼;
5.脸部、头发爱出油;
6.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7.痛经,有血块;
8.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如果中了3条以上,说明我们身体内的阴寒就非常重了,按照下面的方法试试。
材料:桂圆肉、花椒、艾绒按2:1:1的比例,也可以按照这个剂量,桂圆肉20粒、花椒30克、*金艾条1根。
制作:把花椒里多余的杂质、花椒杆捡出来,将花椒、龙眼肉放入料理机,打碎;把艾条里的艾绒取出,一点点加入料理机,继续搅拌,最终成为可以捏成球的粘合度。晚上睡觉时,把它放到肚脐眼,用医用胶布贴住固定,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取出。
如果皮肤比较敏感,对胶布容易过敏,我们可以用保鲜膜或是纱布来固定,而且这个只需要在睡前塞入肚脐中,睡醒了起床后就拿下来,不要一天24小时都贴着。
如果懒得自己制作,也可以试试这款现成的肚脐贴,除了三种基本的材料外,还额外增添了酸枣仁和枸杞,枸杞是助阳的,酸枣仁安神。
北京同仁堂肚脐贴家庭装送礼艾脐贴气艾草贴淘宝月销量66¥69购买艾绒用的是南阳三年陈艾,用来做脐灸原料最为适合,表面还添加了花椒粉,这样祛寒湿效果更好,加速身体的吸收。
每颗花椒艾绒做的丸子都用蜡纸包裹好,放在玻璃瓶中保存,不会受潮,晚上睡前拿一颗贴在肚脐处,第二天早上10点前取出即可。
丝毫不花费我们过多的时间,经过一夜阳气源源不断的输入进身体,体内的这些寒啊湿啊就慢慢会被化解。
第二类:生姜
除了花椒外,还有一种我们做菜用的辅料,也是驱寒逐湿的一把好手。姜性微温,味辛,可以温暖我们的脾胃,祛除身体中的寒气,吃姜后很多人会出汗,这样也能帮助排出我们体内的*素和湿气,增加血液循环。
常见的姜有生姜和干姜,虽然都是姜,但在作用上有些许不同,生姜行散的能力更强,干姜温热的能力更强。打个比方,如果嫩姜是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性格火辣,喜欢到处跑;那么干姜就是四五十岁的老母亲,性格沉稳,就安静的在一处发光发热。
像是我们体内寒湿重,想要将寒气驱赶出来,就需要姜的行散能力,就跟我们受了寒,一碗生姜红糖水下肚一样,或是脾胃虚寒拉肚子,就吃点生姜来中和,平时吃个海鲜螃蟹,也都会切点生姜末放进去。
干姜的用途大多是温肺化痰,升阳的,如果体内的痰湿重,阳气不足,这时候用干姜居多。而且无论是花椒还是姜,都是平价的食材,老百姓天天吃也没什么负担。
分享几种生姜的吃法,最后两种不喜欢吃姜的体寒朋友,可以试试看,姜味小。
1.姜打粉
姜打粉的用途很广泛,既能泡水喝,又能炖肉炖菜的时候加进去吃,还能泡脚用,在超市经常能看到姜粉的身影,姜粉其实可以自己做,简单又实惠。
做法:姜洗净控干水分,把姜片切薄,尽量均匀,切好的姜片,均匀地放在透气的工具上,放在阳台上晒干,嫌慢的话用空气炸锅或是烤箱烘干都行,给晒的没有水分时,就可以用料理机打碎成粉了,打碎的姜粉过筛,再晾一会,之后装进玻璃瓶里保存。
像平时泡脚撒点,去寒湿;或是在蔬菜,粥里拌点吃,提味;和蜂蜜,红糖泡着水喝,暖身又驱寒;还可以外敷,用姜粉和面粉按照1:1的比例调成糊状,摊在宣纸上,敷在发凉的关节部位,10~15分钟,祛寒湿。
2.姜撞奶
姜撞奶是广东的特色小吃,以姜汁和牛奶为原料,香醇爽滑,甜中微辣,能暖胃表热,非常适合春季食用,一些体寒的嘴馋妹子们,做做姜撞奶,比喝奶茶强。
做法:准备生姜、牛奶和红糖。牛奶最好选全脂的,把姜的外皮刮干净,擦姜蓉或者家中有料理机的,可以直接用料理机打成姜汁。
把牛奶倒入锅内,小火煮,放入一勺红糖,把牛奶煮至70到80度,已经沸腾开锅。这时的牛奶还不能马上倒,稍等3分钟晾一晾,把姜汁先搅拌均匀,再把热牛奶倒入姜汁中,无需再搅匀,让牛奶尽情的冲撞姜汁,倒入牛奶后马上盖上盖子,无论用什么容器,保证能密封就可以了,静置10-15分钟,牛奶会自然凝结。
3.醋泡生姜
很多人担心吃姜会上火,这点咱们体寒的人其实不用太担心,我们体内的寒气正需要姜的这股温热性给化开。若是实在担心,就用醋泡着吃,用醋泡过的生姜,可以借助醋的收敛作用,把生姜的发散和温暖作用发挥得很好,同时又收敛了姜辛辣燥热的性质,让它变得平和起来。
而且醋泡姜还有个名字叫还*汤,能够驱寒排湿,还能养护我们的脾胃,提升体内的阳气,我们百岁国医大师路志正,每天必吃的就是醋泡姜,一吃就是40多年,如今身子骨硬朗,还参加了养生节目,将这个方法分享给了热爱养生的朋友们。
准备:生姜(嫩姜)、陈醋(米醋也行)、盐、糖(调味,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是否加糖)
做法:生姜洗净,晾干,切薄片,更好腌入味,姜皮不用去;切好的姜片放进玻璃瓶中,把醋倒进去,瓶子一定要干净干燥,不能有油啊水啊,不然容易变质,醋没过姜片,加点盐,糖,放入冰箱冷藏,差不多过个3~5天就可以吃了。
每天早上起来,7~9点之间,吃上3片,有助于升发胃气,增进食欲,这个可以长期吃,像我之前总是觉得胃里凉凉的,永远是穿得最厚的一个,但依然手脚冰凉,捂不暖,后来坚持吃了一段时间,身体慢慢就没这么寒了。
醋泡姜特别适合:
·脾胃虚寒
·手脚冰凉
·春天特别容易感冒
·寒性咳嗽
·受凉胃痛
·没有胃口
·寒湿之人(有白苔重的人,吃了醋泡姜,舌苔变得史无前例的干净)
·痰湿肥胖之人
若是没时间自己制作,我们也可以试试这款用铜陵白姜制作的醋泡姜,跟自己做的区别就在于姜的品种,铜陵白姜远近闻名。
很多喜欢吃姜的姜客都会特意赶去铜陵吃上一口正宗的白姜,这个姜生吃或是腌制后口味很好,色白鲜嫩,又脆又多汁,味道虽辣但不呛口,腌制后当个下饭喝粥的小菜非常爽口。
白姜含水量高,纤维很少,几乎没有渣滓,很爽口,在当地都当作水果来吃,刚出土的白姜如佛手一般,而且为了保证醋泡姜的新鲜度,我们都是在姜刚出土时经过简单修剪就拿去制作腌制,最大程度保留了新鲜口感和营养。
而且配料干净天然,只有白姜,醋,食盐,白砂糖和纯净水,此外再无别的添加,一口咬下去,鲜嫩脆爽,酸甜中带着一丝辣味,不呛口但汁水十足。一口吃下去,能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每天早上来上2~3片,不用多吃,既能健脾胃,补脾阳,驱寒,又不会上火。
这款醋泡姜是我们多次寻访铜陵当地,经过数月的考察后,最终筛选出这样一家无论是品质还是口感都非常不错的供货商,从种植基地出土的生姜直接加工制作,保留了鲜姜的营养和口感不流失,喜欢吃姜的朋友可以尝尝看。
花椒和生姜这两种食物,都能祛除我们体内的阴寒,体寒的朋友无论是平时做菜,或是放到水中泡脚,都可以放上一些,久而久之,我们体内的寒气就会被慢慢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