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咳嗽痰稀鼻塞咽干头痛无汗,妙用这些中
TUhjnbcbe - 2024/8/15 21:32:00

“秋风起,白露垂……一片银丝万行泪”,此情此景,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每当到了秋风萧瑟之际,总是会平添些许寂寥,也无怪乎诗圣杜甫感叹,“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秋风秋雨满山岗,一层秋雨一层凉,既有天干物燥的火气,又有白露为霜的凉意,稍不注意,便容易感冒咳嗽。懂点中医的人都知道,在治疗感冒咳嗽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寒热,其实,还有温凉也需要注意。

如果是寒证,散寒就行,如果是热证,清热便可,如果是温证,需要辛凉,如果是凉证,需要辛温。而正当秋风萧瑟之际,凉燥居多,当以轻宣凉燥、宣肺化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子,就是杏苏散。杏苏散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全方由“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苦桔梗、枳壳、橘皮、甘草、生姜、大枣”等11味中药组成。原方没有剂量,因此,现代在使用杏苏散的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剂量。

杏苏散的创方,其实源自于杏苏饮,杏苏饮是来自《医宗金鉴》的一个方剂,主要由“苏叶、枳壳、桔梗、葛根、前胡、陈皮、生甘草、姜半夏、杏仁、茯苓”等中药组成,原本是用于治疗风寒客肺,咳嗽而喘的病症。而吴鞠通将杏苏饮去掉葛根,加上生姜、大枣,于是就演变成了杏苏散。如然而,如果详细推求,会发现,杏苏散的更早源头其实是宋代的参苏饮,其中有“前胡、苏叶、茯苓、桔梗、半夏、陈皮、枳壳、甘草”等中药,都是共同的。而参苏饮是用来治疗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的,而吴鞠通创立杏苏散用来治凉燥,确实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

那么,杏苏散的配伍秘诀究竟又是什么呢?全方以杏仁、紫苏叶为君药,其中杏仁主要起到降利肺气、润燥止咳的作用,而紫苏叶主要起到发表散邪、宣发肺气的作用;以前胡、桔梗、枳壳为臣药,其中前胡主要起到疏风散邪、降气化痰的作用,桔梗主要起到祛痰止咳、宣肺利咽的作用,枳壳主要起到宽胸畅膈、理气行滞的作用;以二陈汤(半夏、橘皮、茯苓、甘草)与姜枣共为佐药,主要起到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调和营卫、通津润燥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兼以为使,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由此可见,杏苏散的配伍是十分奇妙的。

杏苏散中,有几味中药是特别独特的,尤其以杏仁、紫苏和前胡为最。杏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具有“主咳逆上气”的作用,对于它的妙用,诚如《本草求真》所说,“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无不可以调治”。紫苏早在《名医别录》中就有“下气,除寒中”的记载,《本草正义》中指出,紫苏“为风寒外感灵药”,且“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而前胡,早在《名医别录》就有“主疗痰满胸胁中痞”的妙用,《本草汇言》更是指出,前胡“散风寒、净表邪,温肺气,消痰嗽之药”。最主要的是,前胡在这里,既可以帮助紫苏叶轻宣达表,又可以辅助杏仁降气化痰,堪称全方的点睛之笔。

杏苏散的配伍之法颇具特色,全方用药将轻宣凉燥解表与温润化痰止咳联合运用,可使发表宣化、表里同治,外可以轻宣发表、破解凉燥,内可以理肺化痰、大止咳嗽。杏苏散的这些中药联合运用,表解痰消,肺畅气调,燥去寒散,诸证自好。杏苏散不仅是调治凉燥的妙方,也是治疗风寒咳嗽的经典良方。不过在使用时,也需根据临床兼变证进行加减化裁,如果无汗,脉弦或紧,可加羌活;汗后咳嗽不止,可将紫苏叶换成紫苏梗;如果兼有腹满泄泻,可加苍术、厚朴;如果兼有头痛,以眉棱骨为主的,可加白芷;如果兼有热邪,可加黄芩、桑白皮。

杏苏散与参苏饮这两个方剂,无论是从药物组成,还是从功效主治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临床使用时,还是有区别的。参苏饮温而不燥,可以益气扶正而解表,祛湿化痰而止咳,尤其适合老幼体弱的人群,适用于外有风寒、内有痰湿的病症。而杏苏散,去掉了参苏饮的人参、木香,加了杏仁,更适合凉燥袭肺。凉燥与风寒虽然相近,却略有差异,从寒气的程度来讲,凉燥之凉是次于风寒之寒的,因此,凉燥又有“次寒”之称。一句话,参苏饮适合风寒,杏苏散适合凉燥。

杏苏散适用于外感凉燥的病症,临床上常以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然而《温病条辨》曾有“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以及“杏苏散乃时人统治四时伤风咳嗽之方”等说法,但从杏苏散全方的药性来讲,并不是适合四时外感咳嗽,由于杏苏散的药性“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因此,杏苏散作为治疗秋季的外感凉燥,以及风寒感冒咳嗽,或者风寒兼有痰湿的其他病症。而可以通治四时感冒咳嗽的,倒是有一个千古名方,那就是人参败毒散。所以,对于古方的运用,也需要明辨之、审慎之。

1
查看完整版本: 咳嗽痰稀鼻塞咽干头痛无汗,妙用这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