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冬天最难熬的不是刺骨的寒风,而是荨麻疹。
荨麻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类型的荨麻疹特别容易在冬天发作,这种类型的荨麻疹遇风寒就加重,比如,一到室外,风一吹,痒得就更加厉害。
中医把这一类型的荨麻疹归纳总结为四个字:风寒束表。
荨麻疹的治疗思路不外乎这三点:
第一治风。这一点从古人对荨麻疹的称呼上也可以窥探一二。古代称荨麻疹为风团,就是说它一旦发作起来,就像风一样,时而起,时而消,时而这儿痒,时而那儿痒,非常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特点。
第二治血。中医认为,阳主动,阴主静。风性轻扬,喜欢四处游走,不喜欢呆在一个地方,所以它必然带有阳的属性,既然风邪属阳,那就要用阴性的物质来制约它。用什么?用阴血。假如阴血亏虚,风就失去了牵绊,它就会在身体里到处乱窜,这就好比一个地方,植被减少,涵养不住水分,土地荒漠化以后,就容易刮沙尘暴。
第三治虚。荨麻疹发作部位虽然在皮肤表面,但有诸于内,必形于外。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内部空虚,又怎么会引来外邪?五脏之中,肺主皮毛,肺气虚,皮肤就长不好,所以皮肤问题要找肺。但是不要单纯以为,只有肺才主皮毛,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肺属金,脾属土,脾土生肺金,脾是肺的母亲,也就是说,肺虚的人,脾气往往也虚。所以皮肤好不好,还要看脾胃。这也是很多人皮肤病以后,反反复复,长不好的一大原因,虽然汤药有在喝,但是没有回归到清淡的饮食中去。
治了风,治了血,治了虚,还要再根据风寒束表型荨麻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排兵布阵。
首先来解释下,什么是风寒束表?就是身体感受到风寒之气以后,肌肤表面的毛孔关闭了,就像外面气温一下降,你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当然是关窗户。
祛风很容易,但是不要忘了,风是一种载体,它可以夹带着外界的任何一种邪气侵犯人体,而冬天的主气刚好是寒。再加上冬又主封藏,身体随四时之气而变化,到了冬天会有意识的减少消耗,储备能量为来年的生发作准备,这个时候,毛孔虽然处于关闭的状态,但至少还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现在体表被风寒这么一束,导致毛孔闭塞的紧紧的,即使有点小汗也发不出来。中医是怎么说的?小汗发不出来身必痒。一瘙痒就一大片,一抓就出血痕,这就是荨麻疹。
所以光祛风还不够,还要祛寒。
思路理顺了,治疗方法也就出来了: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杏仁、大枣,水煎服。
这张方子出自东汉大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名曰桂枝麻黄各半汤。
麻黄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作用就是解表,解表刚好与束表相对应,束表是让毛孔关闭,解表是把毛孔打开,麻黄能够把风寒束表的状态打开,它可以让你出汗,通过出汗又能把身体里的风邪寒邪带出来。好多人风寒感冒以后,浑身酸痛,汗又发不出来,麻黄一进到体内,把汗一发出来,酸痛就减轻了。
桂枝能够把身体里的太阳升起来,它是阳气非常足的一味药。你看太阳一出来,人就觉得到处都亮堂堂的,觉得浑身上下都暖洋洋的,所有的阴寒之邪立马无处遁形。桂枝还能入心,心主血脉,心脏强大了,血液才不会堵塞,才能去到该去的地方。
白芍是补血的,身体里的气血充足,气血通畅,就能把风邪固摄住。这也是遵循古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思路。
杏仁润肺气,加强肺主皮毛的功能,杏仁又是仁类药,它含有很多精华的物质,能够把干涩的肠道变得滋润,也就是说它能润肠通便。冬天封藏的很厉害,再加上吃得好动得少,很容易生内热,当这股热气向外发散不出去的时候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有了杏仁,杏仁把向下的通路打开,即便有些很小的火热之气,也能及时消解掉。
生姜、大枣、炙甘草,这三味药的主战场在脾胃,专门顾护脾胃之气。
最后还要再叮嘱一句,荨麻疹是皮肤病,但也是脾胃病,这可不是说有了生姜,有了大枣,有了炙甘草,就万无一失了,治疗皮肤病始终要谨记一条,那就是清淡饮食很重要。
《难经》里说,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只有把脾胃养好,才能彻底断了疾病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