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汉新洲凤凰镇毛冲村的点溪园古法红糖制作基地,一阵阵香甜味道扑面而来,原来是工人师傅们正在熬制红糖,这便是今天的主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点溪园古法红糖。
史料记载,在公元年的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甘蔗制糖术专著《糖霜谱》,书中分别记述了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
糖霜也就是现代称谓的古法红糖。
古法红糖的制作工艺发展于唐,成熟于宋,于明清时期兴盛,一直延续至今。
也正因为这跨越千年的古法技艺,延续千年的坚守与传承,才让如今的点溪园古法红糖浓郁飘香,甜醇味润,散发出幸福的甜蜜味道。
很多人认识点溪园古法红糖,是因为它浓、香、甜、醇,润的口感,却不知从甘蔗种植,到榨汁熬制成糖,点溪园都有着种种繁琐的步骤和程序。
在过去,新鲜采摘的甘蔗需历经切碎碾压、汁液过滤去杂、九口连环锅小火熬煮后,再经过榨汁、开泡、赶水、过滤、摇瓢、打沙、成型等过程,经历“五榨三滤两浮一沉”,约数个小时后,方能将红糖舀入模子,冷却成型,制成红糖。
现在点溪园依旧保持着传统红糖制作工艺,只为更多的保留甘蔗中的营养成分,提炼出最纯正、最浓郁、香醇,且有益于健康的古法红糖。
点溪园古法红糖能延续至今,除了它的美味,还因为它性温,味甘入脾的功效,食用后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温补”。
在新洲点溪园古法红糖制作基地,更是将“古法红糖”这一传统非遗技艺一路延续下来,且作为地方特色发扬光大。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点溪园古法红糖与机制红糖的区别有三点,这三点也直接造就了点溪园古法红糖的独到之处:
首先
点溪园古法红糖与机制红糖制作工艺不同。古法红糖采用过滤、加热等纯粹的物理方法让甘蔗中的糖分进行自然结晶,除了蔗糖,甘蔗中的其他有益元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而机制红糖的生产是采用化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先将一些还原糖进行反应精化为蔗糖,然后把蔗糖分离提纯出来,其它的物质都通过化学方法处理掉了。这种方法提高了蔗糖的产量和纯度,但甘蔗内的其他有益元素也都清除了。
其次
两者的外观也有差别。机制红糖呈粉末状或呈晶体状,《本草纲目》记录,古法红糖外观“凝结如石,破之如沙”,切开一侧,可以看到其内部有非常明显的沙纹。
第三
点溪园古法红糖与机制红糖口感和功效大不相同。古法红糖的甘蔗香味浓郁,口感细滑,甜而不腻,同时保留了甘蔗的大量有益元素,具有良好温补功效。
如今,作为湖北省第一家古法红糖制作基地的新洲点溪园古法红糖小镇,已经发展成为一座主题鲜明、绿色环保、景物优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主题观光园。园区建设面积亩,由甘蔗种植观赏园,古法红糖加工区,野花组合观赏区,有机茉莉花、桂花、玫瑰花种植区,盆景区五部分组成。还有徽派风格民宿,让人置身白墙黛瓦、世外桃园之中,放松身心、可以更好地享受田园生活。这也吸引了很多家庭亲子游、企业团建、机构会议、同学聚会、文化讲座等团队前来体验。
根据现代人养生的需求,基地也相继开发了红枣红糖、玫瑰红糖、生姜红糖、茉莉花红糖等新品种,受到古法红糖粉丝的热捧。
如果你也想感受这传承千年的古法技艺,体验熬制幸福生活味道的快乐,那么津津推荐,11月点溪园古法红糖熬制正当时,蔗糖飘香只待君来品。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提供新洲文旅内容线索或者投稿(图片、文字和短视频皆可),宣传魅力新洲!
-END-
编辑:罗婷
音频编辑:张琦
初审:蒋成凤
终审:武汉市新洲区文化和旅游局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来源:文旅新洲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