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妙用生姜,药食同源
TUhjnbcbe - 2025/3/22 22:39:00

据苏轼《东坡杂记》中记载,钱塘净慈寺和尚年已八旬有余,但仍面如童子。问其养生之道?答曰:“服姜四十年,故不老矣。”

中国今日的美食文化很多都发源于宋朝

姜既可作蔬菜、调料,又可入药,用途非常广泛。民间流传有很多关于姜的歌谣,如“上床萝卜下床姜”、“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很平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甘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八两茴香一处捣,蒸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省似宝,每天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等等。干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里,中药用姜有生(鲜)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皮之别,其气味均为辛温,辛能散邪,温能散寒,入肺、脾、胃经。按中医理论,姜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中说:“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功效”。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发汗,散热,健胃,防呕,消毒杀菌,抗癌,防衰老,生发的作用。

姜有多种食用药用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姜被广泛的可制用作调味品。李时珍说:“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岗不正之邪”。姜能将自身的辛辣、芳香渗入菜肴中,无论是鱼、肉、蛋、青菜,只要有少许姜丝或姜片,就会使菜的味道更加鲜美、柔和可口。姜又是驱腥除膻不可缺少的调料,故谚语有“鱼不离姜,肉不离酱”之说。煎鱼、烧鸭、烧蟹、炒肉时加入生姜或泡姜,既可解除鱼、鸭、蟹、肉的膻味,又可增加香味,比如子姜鸭块,子姜干丝等就是颇负盛名的家常菜。姜除了调味功效以外,嫩姜还可以做成酱菜;把姜用糖腌可制成糖姜;生姜加盐、花椒、醋腌可制成酸姜;将生姜加盐、糖、柠檬酸、食用红等腌制后晾干,可制成口感甜、香、辣、咸、酸的五味姜;生姜用糖揉蜜浸渍可制成甜辣可口的蜜饯姜;姜还可制成桂花姜、冰姜、油姜、甜酱姜等。

《神农本草经》把姜评定为中品

除了食物以外,姜的药用价值也很广泛。用干姜与半夏合用可治胃寒呕吐。用生姜捣汁冲服或煎汤内服,可解食鱼蟹中毒。如果小孩误食半夏、南星,可用鲜姜解之。生姜煮熟后刺激性较小,能温中祛寒,可治胃寒腹痛。如果牙痛的话,可以用力咬一片生姜,会有点止痛效果。恶心呕吐的人,可以把姜片放在火上稍微烤一下,微温微香时含在口中,可以改善反胃酸呕的感觉。如果在天不亮睡眠不足的时刻就要早行,或是目的地是山区,最好出门时每人口中都含一块生姜,一方面醒脑生津,一方面“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如果晕车、机、船的话,请在远行前喝点姜汤,出门时携带姜片,一方面你的鼻子可以嗅新鲜姜片,另一方面如果你把姜片贴在肚脐处,再用一片放于脉门上(据说贴在眉梢外端凹陷处的丝竹空穴位或是手腕内关穴位都不错),如此双管齐下,有明显的止晕止呕效果。也可将生姜切片摩擦治斑秃、癣及未破之冻疮。中医学还有一种历史悠久的隔姜灸疗法,就是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一片生姜,而后点燃艾柱进行艾灸治病的方法。生姜有如此多的妙用,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姜常被古人用来防止头晕,呕吐

姜虽好,但不能多食。过多食用,火气大的人会造成口干、喉痛、便秘等症状。姜性热又具有刺激性,姜对于虚寒性体质或性质属寒性的病症较适宜,热性体质及证属实热或温热的病症必须慎用或不用。高血压症状、满脸青春痘脓肿现象,容易流鼻血,都算是火气较大、身体燥热的情况,不易吃生姜。如果本身已经患有虚火旺盛、盗汗身虚、目赤内热(有充血性眼睛疾病)的人,或患有痈肿疮疖(或本身容易长脓包的人)、肺结核、肺肿、各种炎症(包含痔疮)的人,阴虚有热者及孕妇,都不适宜长期食用生姜。身体若已处于发炎时期(表现出高烧或喉咙肿痛、口腔牙龈破肿之类),此时喝热姜汤“暖中”,反而易加重病情。所以像姜汤这种效应明显的东西,建议在一开始受寒的感冒将发未发初期或退烧后期饮用比较安心。生姜中的姜辣素还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使肝功能失常。因此,肝炎病人要忌食生姜。腐烂的姜也不能吃,因为它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大的有机物--黄樟素,能使肝细胞变性,诱发肝癌和食道癌。另外,吃姜也要注意时间。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古代医书中也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这是因为秋天天干物燥,按中医的说法“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温热的生姜,更易伤害肺部。秋天原则上是要补充水分的季节。至于说“夜不食姜”也是同样的道理,让你的消化系统在晚上不受刺激,体内平和、静养安眠。

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1
查看完整版本: 妙用生姜,药食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