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一直是中秋消费的主角,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市民对月饼的消费需求也发生着变化。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是否有必要保持?你家的月饼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你对当前的月饼市场有何看法?为此本报面向广大市民发起“你家的月饼从哪里来?”问卷调查,最终收到份有效问卷。
家里的月饼从哪里来?多是自己买的或亲友送的
无月饼不中秋,作为汉族传统小吃,月饼历来是中秋节的必食之品。市民应阿婆认为月饼寄托了团圆的希望。与应阿婆一样,83.91%的人认为,有必要保留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在走访超市、烘焙品牌门店时,记者发现,团购月饼的情况明显趋少,这点在调查结果中亦有体现。去年开始,市民家中的月饼由“自己购买或亲友赠送的”比例已明显大于“单位发的或客户赠送的”,两者分别为83.9%和41.37%。今年“自己购买或亲友赠送的”仍为主流,占77.01%,“单位发的或客户赠送的”进一步下降到28.74%。没有吃月饼的从去年的8.05%上升至16.09%。
从市民的购买渠道来看,大家比较习惯到实体店选购。
哪种口味是你最爱?“蛋*莲蓉”完胜
本报调查显示,64.37%的人热捧蛋*莲蓉月饼,抹茶、豆沙、芝麻、火腿、凤梨等传统口味也较受欢迎,仍有8.05%的人是五仁月饼的粉丝。
从月饼品种来看,广式月饼仍唱主角,得到50.57%接受调查市民的支持。近两年流行起来的冰皮月饼、雪月饼等也受到不少市民的喜爱,21.84%的市民会选择购买温州特色的桥墩月饼。口味是大家购买时最关心的要素,其次是质量、价格和品牌。
对月饼市场怎么看?拒绝过度包装
去年以来,温州的月饼市场开始“变脸”,高价产品有些卖不动了,商家开始发展中低端市场。但市民在接受调查时仍然感觉到一些突出问题,73.56%的人认为价格虚高,66.67%认为仍存在过度包装;他们中45.98%认为月饼的配料不新鲜,质量差,35.63%的人发现月饼的生产日期标注不明确、不真实等。
多位网友对规范月饼市场提出建议,其中绝大部分人提到“拒绝过度包装”,让月饼回归本质。
◇原文邵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