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鲍鱼,ldquo天价极品rdquo
TUhjnbcbe - 2022/5/31 18:42:00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里,鲍鱼是高档奢华的代表,在“鲍参翅肚”中排名第一。就说现在的鲍鱼养殖已经很成熟,一般产品的价格也可以算是经济亲民了。7月,应邀去了福建,参观中国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

碧水蓝天的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在连江。从县城驱车一个小时左右到码头,要坐船往海里走十几分钟。

一路上碧海蓝天,让人心旷神怡。

养殖基地在一个小岛附近,养殖场的工人住在小岛上。从小岛往下看,是排列整齐的“硬排”。硬排浮在水面,很稳,可以在上面行走。排上吊着一个个网箱,每个网箱里住着几只鲍鱼。

每天,工人们会拉起网箱,打开,往里面投放饲料。饲料是海带、石花菜等等藻类,鲍鱼们不用觅食,安静地等着长大。

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拉起了一个网箱,打开给我们看。里面的鲍鱼很大个,我手里的这只估计得有克了。

关于鲍鱼的个头,很多人都听过“X头鲍”的说法。所谓“X头鲍”,是指“一斤鲍鱼所需要的头数”,比如三只一斤,就是“三头鲍”;4只一斤,就是“四头鲍”。而这里的“斤”,本来是指古代所用的“司马斤”,大约是克。不过到了今天,很多人也直接用“市斤”(克)来算估算鲍鱼的“头”。而传统上,“X头鲍”是指干鲍,而今天也有许多人用来指鲜鲍。从鲜鲍到干鲍,会失去大量的水,所以干鲍的“头数”,总是要比鲜鲍多。在之前有则“一顿饭吃了40万”的新闻,其中最贵的就是若干只“半头鲍”。“半头鲍”,即便是按市斤算也要1千克一只,干鲍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是鲜鲍。传统上中国海域的鲍鱼长不到这么大,进口的品种才有可能。而我们手里拿的这种鲍鱼是新品种,也能够长到那么大,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的最高记录是1.4千克一只。

2、中国科学家对鲍鱼的贡献

鲍鱼有很多种类,基本上都不耐热,中国传统上的品种在福建过不了夏天。所以,以前福建养殖的鲍鱼,要么养不到一年就收获卖掉,要么运到北方去度过夏天。

几年前,厦门大学的科学家们用美国绿鲍和日本皱纹盘鲍杂交,得到了一个很优异的品种,被命名为“绿盘鲍”。

这个品种很耐热,比起国际上所说的“耐热鲍”还要耐热。它们能够耐受福建夏天的高温,所以不用到北方度夏也可以养几年。再加上生长速度快,能够长到很大的体型,具有非常好的产业化潜力,很快受到了养殖户们的欢迎。

前面那张图里我们手里的鲍鱼,就是这种绿盘鲍。在市场上,它有一个霸气的商品名“皇金鲍”。

工作人员说,福建养殖鲍鱼始于几十年前,当初是为了获得鲍鱼的壳。鲍鱼壳是一种中药材,名叫“石决明”。不过到现在,作为药材的壳已经不再重要,“目标产品”早已变成了鲍鱼肉。

全世界每年的鲍鱼产量有十几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养殖的。而国外的,则基本上是野生捕捞,总量也比较小。

在中国,产量的80%以上又产自福建,而我们去的连江,又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3、鲍中极品溏心鲍

中国的鲍鱼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但是产值却跟产量相当不匹配,核心就在于:国内的鲍鱼主要以鲜鲍形式消费掉了,而国外的则基本上是干鲍,附加值很高。象日本、南非、澳大利亚生产的极品干鲍,售价能够达到每斤上万元。而一般大小的鲜鲍鱼,市场价可以低到每斤几十元。

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坏事——昔日作为奢侈品的高档食材,现在不过跟其他水产品一样,可以被普通消费者食用。

干鲍的贵,自然有它贵的商业逻辑。

跟其他水产品相比,鲍鱼本身并没有突出的鲜味。它的特质在于胶原蛋白含量很高,因而肉质紧致Q弹,跟一般海鲜相差很大,比较像蹄筋。在制成干鲍的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分解,释放出大量谷氨酸等鲜味成分,蛋白分子间的链接也变得相对松散,使得口感不那么紧致。“极品”的干鲍经过泡发烹饪,不仅鲜味浓郁,而且内部绵软糯粘,被称为“溏心”。

上面图中左边的就是一枚极品的“溏心鲍”,而右边是一枚普通的干鲍。对比品尝的话,会觉得左边的风味口感确实要更好。这种差别,也导致了它们价格的数倍差异——在广东和香港等地,有许多人愿意为了左边这样的“极品溏心鲍”一掷千金。古人所说的“鲍参翅肚”中的“鲍”,其实也是指这种经过复杂工序制作而成的干鲍。

制作干鲍并不容易,关键的技艺还掌握在大师们的手中言传身教,而没有大规模的标准化工艺。大体上说,干鲍的制作是先把鲍鱼肉取出,经过清洗、烹煮、晾晒,然后长达三个月以上的干燥陈化,最后形成干鲍。

中国人吃干鲍的历史很久,但历史上最好的干鲍却是日本人做了进献清朝皇室的。所以,日本的匠人们,积累了百年以上制作“溏心鲍”的经验。而南非、澳大利亚等地,也有经验丰富的小作坊,制作出极品的干鲍卖到中国来。

中国大量加工干鲍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跟国内这些顶尖的干鲍制作者相比,还处于奋起直追的阶段。我们参观的连江这家鲍鱼加工厂,已经开始采用一些现代化的食品加工设备,从“传统作坊”升级到了“较大规模的批式加工”。

左图是陈化的房间,里面放置着价值数十万的陈化中的干鲍。进入房间,可以闻到鱼干陈化后的浓郁鲜味。相信假以时日,他们也能加工出最右那样的极品干鲍来。

4、干鲍与鲜鲍,两条并行的发展道路

在广东香港地区,干鲍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能否做好干鲍,甚至被当做了粤菜厨师水平的一个标志。

但干鲍的制作太麻烦了。从捕收开始,要经过腌制清洗、烹煮、晾晒、陈化,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一面是“转化成就高品质”,一面是“长菌腐败”——是成就“极品”还是“废品”,亦或是碌碌“凡品”,都在匠人的手眼掌控之间。

当然,投机取巧的方式也有。在加工厂主人的办公室里,我们也看到了某“造假圣地”通过“新工艺”快速制作出来的干鲍。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外形也看不出什么不同。主人让我们在表面舔一下,能够尝到显著的不同;他又各切开了一只让我们闻,优质的那一只能闻到浓郁的鲜味,而“速成”的那只就没有什么鲜味了。

在我看来,“极品干鲍”“溏心鲍”自然是有着它的美食价值的。就像顶级的红酒,或者和牛,总有顶级的食客愿意花顶级的价格,去体验那种美味。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相差数倍甚至更高的价格,还是有点缥缈了。如果不是资深的食客,也未必能够体验其中的差异——或者说,未必愿意为了那种“差异”买单。

当然,日本、南非以及欧洲的“极品溏心鲍”,在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中国食客中间,已经有了足够的消费者,能够支撑起它的存在。

相对于制作繁琐复杂的干鲍,鲜鲍的价格要低得多。如果是一二十克一只的小个鲜鲍,超市的价格不过几块钱一只;即便是一二百克的大个鲜鲍,价格也只是跟优质的大闸蟹相当。在我看来,价格亲民的鲜鲍,才能给这个产业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这有点像茶,传统的“大师茶”“名特优茶”,虽然依然不乏追随者,但其增长空间已经有限,用个时髦的说法,是“存量市场的内卷”——而能够吸引年轻人从“不喝茶”到“喝茶”的“增量市场”,是饮用方便、“内涵”简单、价格也较为亲民的新茶饮,比如奶茶、果茶、即饮茶等等。

鲍鱼的捕收有一定的季节性,也就给加工带来了原料供应的不稳定性。在原料供应量大的季节,超过了晾晒、陈化工艺的加工产能,工厂就会把清洗、烫漂过的鲍鱼肉用液氮快速冷冻保存,以后再加工。

主人拿出来几只液氮速冻的“鲍鱼肉”,化冻之后切片请我们吃。相对于复水泡发再烹饪的溏心鲍,这些没有晾晒转化的“中间原料”,颜值更高、质地Q弹,蘸上酱油辣根,风味口感相当好。我倒是觉得,这样的食用方式,没准更容易被“非资深鲍鱼食客”所喜欢。

夏天了,高山绿茶搞个优惠促销吧。三款绿茶任意组合,都减60元。图中是指3包露峰的价格(原价是);是古芽、甘露和露峰各一袋的组合,优惠价。

链接:复制6啊5HkfXQmimAJ!后打开手机淘宝

或者:在淘宝中搜店铺“健科食品会员店”

我是云无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鲍鱼,ldquo天价极品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