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立秋后,守护好3大部位的阳气这7种人趁
TUhjnbcbe - 2022/11/8 20:46:00

末伏日正好在夏季和秋季交替之时。早晚是初秋当值,隐隐有肃降清凉之意。白昼则还是暑夏站岗,有湿有热。

比如说,当人们白天仍然会有汗流浃背的时候,到了傍晚温度开始下降。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更要注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做好末伏预防的准备。

适当出汗祛寒湿

运动有助于激发人体阳气,阳气充足,则脾胃运化功能增强。同时,运动排汗,也有助于祛除湿气。

这是借盛夏阳气祛除体内风寒湿邪的养生法。而对于汗法祛风寒湿,张仲景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提倡发汗。

《金匮要略》中记载:“风湿者发汗,但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不过就算在末伏的时候,也不建议做剧烈运动哦。

可以做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微微出汗。还应该在锻炼之后补充一些液体哦。适当出汗可祛寒湿,但出汗过多,又未能及时擦干或及时更换衣服,也会招致湿邪入侵,或导致风邪侵袭。

这3个部位别着凉,守护好阳气

大家的最近状态是不是这样呢:开空调冷,不开空调热,吹个小风扇吧,不能满足一家人需求。算了开到26度吧,好像和外面温度一样,睡凉席冷,不睡凉席热。

而且民间素来有春捂秋冻的说法,认为秋季天气一天天转凉,但还没必要过早的就把厚衣服穿上。

这也是有道理的,衣服穿得太厚,毛孔就会受热而张开,如果突然降温带来的寒凉之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因此,适当的“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但是要知道秋凉亦伤人于无形。

在末伏期间,夜间温度会下降,如果仍然保持夏天睡觉的习惯,又吹风又裸露的话,就很容易感冒,一定要护好这3处。

1、腿部

中医理论中,腿为人之根,人体总共才十二条正经,有6条就始于腿。这些经络从腿上开始游走,沟通表里,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贯穿人体上下通路,维持着全身的血液循环。

膝盖是很容易受凉的地方,这里脂肪少,寒气很容易从这里进入,膝盖的承受力又大,30岁以上更应该好好保养。除了日常保暖,黑色护膝来帮忙,向老天爷借点阳气,温煦自己。

晒上去,非常舒服,整个膝盖像是泡在热水里一样,又像是贴上了一贴永恒的热灸贴。温暖,渗透,是热水使劲冲表皮无法比拟的温暖。脚踝,小腿发凉也可以试一试,把黑色的布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晒上一阵子,你会感觉膝盖里面在发热,有人晒了一整个夏天,关节炎得到了改善。

到了这个季节,不论男女老少一定要把腿保护起来,从今天起不穿凉鞋,不穿短裙短裤。

2、腹部

腹部作为五脏六腑,以及人身各大脏器待的地方,存在了许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

腹部受凉,会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干扰脏器功能。尤其是腹部的肚脐这块,归属任经。

加上周围许多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异常敏感,稍微受一点凉,人就会腹痛腹泻。

而且腹部的肚脐,是中焦最薄弱的地方,容易着凉而感染风寒。晚上睡觉容易踢被子的朋友们,首当其冲受寒的就是我们的肚子。

晚上睡觉可以穿上一个艾绒肚兜,内胆里铺满了艾绒,材质和工艺也不马虎,选用亲肤棉布材质手工精制,且艾绒内胆特地做了分格固定,让艾绒更贴肤、更均匀,可拆洗的设计也很贴心,用起来非常方便。

不同于薄又小的肚兜,这个肚兜的用料很足,很大又厚实,这么一戴,不用担心肚子在受凉,晚上睡觉或是白天在空调房内,都可以穿戴上,呵护我们的腹部。

3、头颈部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全身的阳气都汇聚在头部,这里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也是身体最不怕寒凉的地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头部可以受寒,头部如果受凉,相当于在我们阳气最旺的地方开了一个口子,人体内最温暖的能量会迅速流失。

另外脖子也是要重点保护的,肩颈区域,关节很多,经常受寒的话,使气血运行不畅。所以晚上睡觉千万不要对着头吹风。

这7种人抓紧养阳

时间差不多已经到来一年之中,最后的养阳气时间。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就像宇宙中的天与太阳,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进,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若不足,人就容易生病;因此说,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尤其是这7种人,不要错过末伏这最后一波阳气:

胃寒:一吃凉的胃就不舒服

虚胖:肉松松的凉凉的,没精打采干啥没劲

鼻子敏感:动不动就打喷嚏流清鼻涕

上热下寒:头面上火冒痘痘,小腹怕冷手脚凉

气虚体弱:气短乏力容易累,容易感冒体质差

关节冷痛:风寒造成各种关节痛

宫寒肾寒:女生肚凉痛经,男生腰凉干啥不灵

这7类人建议趁着末伏适当晒太阳。古人有个好听的名字——「负日之暄」,如果晒的时候,加上一些不点燃的艾绒,铺在身体上一起晒,便是古法「日光灸」。

日光灸,天上的阳气和地上的阳气一起拥有:

如果你容易受凉腹泻,冷饮无度,被迫久居空调屋中,或是有寒性痛经、关节冷痛、常打喷嚏、睡眠不好,很想暖一暖又怕上火,就可以试一试这个孙思邈留下来的方法。

趁着早上或是上午阳光还不那么*辣的时候,将艾绒摊开,铺平在受凉的小腹上,有条件的,还可以趴下来,铺艾于后背,让太阳晒15~30分钟。

晒晒后背,给身上阳气最足的地方充满电,全身都会

末伏的太阳阳气足,而我们的后背也是阳气最足的地方,后背的督脉统领着身体里的6条阳经,借助暑伏天阳气最足的太阳,也给身体的主干线注入能量,这里通了暖了,阳气自然会潜入支流,整个身体都会很舒服,全身都会积蓄到能量。

晒完太阳可以吃2片姜,养阳气健脾胃。有人可能会奇怪,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现在立秋已过,为什么还要吃姜。其实,一年有五季,现在就是其中的长夏季节,仍属夏吃姜的范围。

长夏五行应土,五脏应脾,时间正好与伏天相应。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间,长夏起到一个“化”的作用,把夏天的满满的阳气转化为一股可以被收藏的能量,身体才能更好的“秋收”。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里说:“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这句话原本说的是脾胃病变的规律。说的是脾病会在长夏好转,秋天容易痊愈,此时正好立秋过后,又是长夏的尾巴,我们借助天时养阳气、护脾胃,就更事半功倍了。

既可以养阳气,又可以护脾胃,那当然属姜是最佳,姜是一味药食同源的食材,味辛温,具有袪寒除湿、和血通气的功效,能导气血阴阳之传变,助五行生成之气机,帮助阳气在人体内运转。

此外,生姜里含有“姜辣素”,经常吃生姜,身体会变得温暖,让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变快,能够及时将身体中的病*细菌排出体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神农本草经》记载:“生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

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路老今年99岁了,依然精神奕奕,思维敏捷。他悬壶济世70多年,90医院出诊,别人说他是“9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而这其中的养生秘诀,和路老吃姜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

路老每天都会吃两三片生姜,已坚持吃40多年了。除了自用,他给别人开方时也会经常用姜作药引。

除路老外,先圣孔子、明代徐霞客也都非常喜欢吃姜。

先圣孔子因为每日饮食都“不撤姜食”而得以益寿;明代徐霞客每次旅行行囊中必备生姜,而且每天早上都必嚼食生姜,这样可以帮助增强体质。

强烈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三片,酸的过瘾。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如果你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严重缺乏,或是太过油腻的时候,腹泻的时候,都可以喝上一点,缓解不适。

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呈*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天吃3片,一罐可以吃12天,5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秋后,守护好3大部位的阳气这7种人趁